个人中心
首页    业界论道    原本是主机平台的游戏登录PC平台,你觉得会“掉价”吗?

 

本文是撰稿人投稿,仅代表作者观点

 

相信很多玩家都见过类似这种言论:“什么?跨PC?垃圾游戏!”“独占立马预定!跨PC等XX免费版!”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似乎这款游戏若是登录到了PC平台,那就是自掉身价一般,注定失败的节奏。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玩家好像与PC平台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一样?

但是与此期待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游戏发行商发售游戏的时候都会选择登录PC平台,而微软的Xbox Play Anywhere计划把Xbox平台与Win10平台进一步整合,PC平台的单机作品数量已经和主机平台差距不大。主机的独占内容除了第一方以外已经越来越少。

 

即将发售的《二之国Ⅱ 荣归王国》从一代的主机独占(PS3和NDS)也变成了跨PC平台。

 

毫无疑问,《二之国Ⅱ 荣归王国》在宣布跨PC平台的时候。主机玩家群体中自然也有一些冷嘲热讽的言论。也许老玩家对这些言论早就已经习惯,但还是有些人会提问:“都是玩家,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其实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从数十年前便已经开始了。在那个科技尚未发达的时代,PC端也没有如今的Steam平台这种相(rong)对(yi)规(Duo)范(shou)的整合平台。那自然是散装光盘横行的结果,那个年代的国内市场称得上单机游戏的黄金期,可惜最终因为诸多原因沉寂下去,使得成为了网游市场的天下。

加上主机被封锁,那个年代成长的国内玩家在主机平台游玩到的游戏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和网游有着十分大的差距;由于硬件上的限制与利润,那时候的开发商通常只选择将游戏在主机平台推出,并且宁愿花大价钱制作掌机游戏也不会选择PC平台,比如制作成本十分高昂的《最终幻想Ⅶ 核心危机》与《最终幻想 零式》。当然,这种选择也与日本游戏市场本身息息相关。

因此,当时的国内玩家对PC游戏的印象多便是盗版和网游,以及根本不叫游戏的游戏。反观那个时候主机玩家的体验:《汪达与巨像》、《战神》、《仙乐传说》等等,与当时特殊的市场环境下的产物自然拉开很大的差距。

 

在那个年代的“《传说》系列”基本都是主机限定作,现在却能在Steam上玩到系列作品。

 

归根到底便是当时的PC平台不赚钱,移植成本高,市场混乱不堪,所以造成了主机游戏质量数量碾压PC的情况。举个例子便是:假如你是火影粉丝,想玩“《究极风暴》系列”,请你买一台PlayStation主机;海贼粉丝想玩《海贼无双》,你也需要一台PlayStation主机,死神粉丝,高达粉丝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没有主机,除非你能用超高性能PC模拟上世代主机,不然你根本无法玩到这些游戏。而现在,你能在Steam上看到那些当年梦寐以求的作品,简单地说,主机游戏不再那么“高冷”了。

 

当下流行的单机作品在Steam上应有尽有,折扣内容也很丰富。

 

尽管时代在进步,矛盾斗争却依然在继续着。旧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算Steam再好,但总能挑出弊端的,比如高昂的硬件成本,繁琐的驱动安装,汉化补丁打来打去之类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PC平台,作为游戏平台,与数十年前已经完全不同,可以说是十分优秀的游戏平台。

但是尽管如此,主机玩家与PC玩家的矛盾却依旧存在着。独占游戏和纯粹化体验是主机平台吸引玩家的重点之一,虽然跨平台的事情让一部分主机玩家高呼“药丸药丸”“销量暴死”,但以前坚定的日厂却一部又一部把当年玩都玩不到的“奢侈”大作搬上了PC平台。

明明很多日厂同一款游戏的Steam销量基本不如主机平台,但为什么又搬上去呢?

 

▲Steam游戏确实很能“掉价”。

 

原因其实也无非“利益”两个字。现在的主流PC平台,吸金能力是很可怕的,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Steam平台的营收就高达35亿美元。而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玩家在Steam中的消费力,也是名列前茅。最近大火的《绝地求生》在国区销量已经突破300万 。这样的成绩还有很多,放在整个游戏产业销售链里面,这部分销量,每个厂商多少都无法视而不见。

不过如今的情况,同款游戏在主机平台的销量(全部主机平台)与Steam对比,Steam只不过占小头罢了。如《横行霸道Ⅴ》主机平台占销量75%左右(Steam发售时间晚两年),《合金装备Ⅴ 幻痛》主机销量约占80%,《COD 黑色行动》的Steam销量则仅仅只有主机平台的不到10%。

 

《尼尔 自动人形》的Steam平台销量,TGS期间宣布出货达200万,主机占多少份额显而易见。

 

比例虽然不算高,但是一千万的十分之一也是个可怕的销量,相信游戏厂商们都认可这一点,才会接二连三的移植游戏。如前不久的《猎天使魔女》,以及之后的《大神》,相信甚至“《红侠乔伊》系列”也可能不远了。

主机平台在全球仍是毋庸置疑的游戏产业主战场,但主机平台赢得一手是封闭的系统以及纯粹的生态圈,消费定位十分鲜明,例如一眼看PS4、XOne以及NS等等,能肯定的是这是一台“游戏机”,而PC便没那么简单了。

PC硬件的上下限差距极大,厂商也无法针对那么多显卡,CPU进行一对一配对,这样自然造成了游戏体验的差距悬殊。四路泰坦的玩家与祖传显卡的玩家玩的游戏压根不是同一个游戏,而PC的硬件成本投入又十分高昂,过时也十分迅速,两年前的旗舰显卡过两年性能又不足今年旗舰款的五成了。这样会让游戏的乐趣丧失在不断的硬件竞争之中。

所以为什么主机销量能始终占据大头,在Steam使出无穷无尽的“50%off””80%off”大招的情况下,同款游戏却仍然不敌主机销量的原因,高性能带来的高画质与高帧率体验自然美妙,但是不是每一位玩家都能接受这个投入,以及折腾诸多驱动插件的体验,纯粹简单的游戏体验始终占据主导位置。

 

单单这么一个GTX1080Ti的价格便是普通主机价格的数倍之多。

 

但即使如此,双方的玩家都不必为了平台之争互相看不惯,这样互相诋毁来诋毁去,其实只是一种不理性的偏执的较劲。

对于玩家来说,买游戏玩是为了进行体验,是代入感和娱乐沉浸;对于厂家来说,游戏便是商品便是钱,没有收入与利益,再大的厂商也会倒闭。

而如今的游戏产业与十年前那个年代已经截然不同,那个年代日本市场百万销量的作品比比皆是,大作轰炸频繁,原因也是因为这些投入获得了期待的回报。如今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手机端的冲击下,“游戏”这个市场的定义早已经稀释了许多。即使是号召力较大的《最终幻想》牌面,在日本市场也死活迈不过100万销量这个坎(游戏质量也确实不够高),放在十年前,肯定不会如此艰难。

 

可以看看《最终幻想15》的“副业”有多少,只能说这是时代的选择。

 

于是在这个时代的选择下,以及硬件的兼容性上(如PS4用上了X86架构处理器)的进一步推动下,Steam整合了市场。一个新生代的游戏生态圈就这么诞生了。

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让厂商与玩家双赢的形式:玩家可选择的平台变多了,厂商可以在低移植成本下进一步获利,而游戏的受众面更为广泛,画质帧率要求高的玩家也有了选择。

所以放长远来说,Steam的出现让开放商可以不那么计较盗版散装光盘。别看销量不及主机,但是假设某款游戏卖70万份,厂商的利润也是显而易见的。而玩家不仅可选择余地大大增大,还能有诸如MOD等各种操作。比如《上古卷轴Ⅴ》的大多数PC玩家玩的内容是不是早就和主机玩家不同了呢?这还只是小小一部分。

 

▲“少女卷轴”的名号果真名不虚传。

 

综合来看,Steam的出现带给玩家更多的是优点,对于厂商也是相同的。或许部分主机玩家会认为上了PC就等同于奉献盗版自寻死路,那大可不必操这个心。

在这个以网络为主流的时代,无法联网的游戏几乎是很少的,丧失了这个更新以及联网体验,游戏过程会变得十分残缺:如最近的《NBA2K18》,先前的《荣耀战魂》等,不联网是无法完整体验游戏的。而厂商能多一份销量,便多一份未来的希望。

身为玩家群体的我们,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能玩到自己喜欢的游戏作品,在家有家用机的纯粹选择,也有PC的高品质选择,出门还能有笔记本电脑的便携选择。

所以希望更多玩家能理性对待跨PC平台的相关游戏,虽然这打击到了高贵的独占欲望,但是游戏始终是需要一个分享的过程,任天堂的NS为什么要把Joy-Con做成两个可以拆开?PS4为什么加入了Share这个按键?3DS为什么有擦肩这个功能?

无非是希望大家能在游戏的过程中与朋友一起享受这份欢乐,以及认识新的同好。那么,Steam不也很好的做到了拓展这个游戏圈吗?当一个人提起PC游戏不再仅仅只是那几款有名的电竞游戏,而包罗着诸如《尼尔 自动人形》,《黑暗之魂》等等单机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大家骨子里都是一样的玩家,只是选择的体验方式不同罢了。

 

好东西真的需要“分享”,索尼也这么觉得。

 

那么,你支持更多的游戏跨PC平台吗?虽然也存在诸如外挂破解等问题,但大体发展仍是良性的方向。所以玩家们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呢?也不妨在留言中写出你们的见解吧!

 

微信关注 精彩同步

相关内容

回到顶部

原本是主机平台的游戏登录PC平台,你觉得会“掉价”吗?